佛學隨筆
《夜半鐘聲》1981 年
佛陀教人自我拯救,佛陀的教訓是對此世界給予啟發而非予與領導,是苦是樂──苦難或解脫,寧靜或紛擾,平安或禍殃──全皆決定於各人的意願及宿世的業力,不是由於向佛陀崇拜即可得救,佛陀並不要人崇拜他,佛 陀只是啟發,而不是強授。外表看來似是迷信,因為有那些宏偉的廟宇及佛塔,實際上佛教是一種純粹理性的宗教,是進步的科學與高深哲學的宗教,它既非偶像崇拜亦非偶像宗教,各種佛像只是一種象徵,很不幸地與很多當地神話及宗教混淆在一起,以致引起誤會。只要接近真正的佛教思想中心,就能認清此種混淆而走向醒 覺與平安幸福的道路。
。目錄
。新版自序
。胎裡素
。澶之浦
。鶴岡舞魂
。夜半鐘聲
。反物質
。戒乃自律
。萬佛奇緣
。還蛛記
。拋錨記
。冰海悲音
。追溯前生
。小雷音
《禪定天眼通之實驗》1984 年
。目錄
《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尋》1987 年
一九八三年我會見了很多訪客,幾乎是每天都有數批賓客來訪,其中不少是不遠千里而來的,從歐洲、遠東、南太平洋、美國,各地都有人來探望我,當然大多數仍是華人。而且絕大多數是中年以上的知識份子,或是事業有成就的人士,或是有相當社會地位的名人。他們在旅遊美加的行程中,順道來訪我,談談佛法佛理,請我為他們診看一下健康狀況,我也盡可能接見他們,並且為之服務,又分贈一些佛教刊物和佛書,結結佛緣,勸勸他們多學佛法,多修行,多行善,我做得多少算多少,不敢以弘法自居,實在也只不過是盡盡心而已,人微言輕,又沒有道場,又沒有法師身份,只不過是一介寒士,能弘什麼法呢?不過,我是感到愉快的,我認為我做了佛教徒應該做的微末分內事。那一年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有些以後常有聯絡,有些則再無音訊,我也總還是懷念他們的。
。目錄
。佛殿魔影
。魔見是魔
。天鼻通
。名醫與我
《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1987 年
我的科學與佛學印證的第一篇論文,最初是投寄給美國「萬佛城」月刊的,那篇「西方科學走向東方佛學空觀」寄給該刊一年多,也沒獲得發表。函詢多次也毫無回音,我在失望之餘,只好把副本投寄香港「內明」月刊。本來亦不存什麼奢望,怎料沈老居士來函大加讚 賞,許為奇才,並將拙文置於「內明」月刊的篇首,以最顯著地位予以推介。後來的二十篇論文也受到沈老同樣的優待,科學印證佛理一書,得以奠基問世,首先要感謝沈老居士。後來我將稿交請天華出版公司出集,徵求沈老意見,他也欣然同意,並不據為內明版權所有。沈老的胸襟,真是令人緬懷不置!
。目錄
《健康長壽釋疑──吃肉的危險》1989 年
。目錄
《巴西來的小男孩》1990 年
《喚醒生命中的至親之愛》(有聲書)
有人說,信佛的人,尤其是出了家,四大皆空,割親斷愛,父母妻子全都不要了;皈依了佛,就一心向佛,只知有佛,哪有什麼親情?哪裏要孝敬?那都是對於佛教的一知半解,並未真正明瞭佛陀的原本教訓,這同時也是自古以來,歷代對於“割親斷愛”四個字的誤解。其實,割的“親”與斷的“愛”,都不是指父母的天倫之“親”,而是指慾愛之親。當然,要斷的愛,也不是指天倫之愛、友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博愛。很不幸地,古今很多人誤解了佛教本義,竟以爲學佛就連父母也不要了,連妻子親人也不要了。其實,佛經本本都載有各種生靈偕同眷屬來聽佛陀說法,可見佛陀並未叫人拋棄父母親眷。相反地,佛陀鼓勵弟子接引親眷來一同學法,一同修行,同證涅槃。佛陀非但沒有教人拋棄父母,他反而說了一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來教訓弟子孝敬父母。這部佛經,被稱爲佛教的“孝經”,是完全教人感恩、孝敬和供養父母的。
《內明》月刊 1976 年 ── 1990 年
。魔由心生
。從1987A超級新星的爆炸光芒認識佛說宇宙奧秘佛剎是甚麼?
。尖端科學對宇宙源起的追尋 與佛說世界之初先成虛空與靜生虛空
《宣化長老西來記》
《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月刊 1980 年 ── 1986 年
。作者介紹
。好機緣
。捨
。謹防邪魔
。有相皆妄
。老實念佛
。群魔亂舞
。不立文字
。八字算命
《現代佛教》月刊
《天華》月刊
。中國大陸節育計劃的悲劇 缺《天 華》第85期:1986年6月1日
。半分錢的故事──佛經佛書不可侮辱 缺 《天華》第117期:1989年2月1日
。佛教過分學術化的隱憂 缺《天華》第117期:1989年2月1日
。弘揚佛教的沈家楨博士 缺 《天華》第133期:1990年6月1日
。中招記
《慈濟》月刊
初次與慈濟結緣,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謝冰瑩教授從三藩市寫信給我,叫我為慈濟基金會寫一篇英文文章,介紹慈濟及幫助慈濟在美國註冊成立美國分會。這是我接觸慈濟的開始。名作家謝冰瑩女士的名著「女兵自傳」暢銷世界,有很多種外文譯本。她曾經被法國名作家羅曼蘭先生推崇為當代中國最偉大的女作家。她與我母親差不多同齡,她為人慷慨慈祥,篤信佛教,與我是忘年之交。我尊稱她為姨母,她有吩咐的事,我沒有不遵辦的。
從謝冰瑩姨母寄來的資料,我才初次知道慈濟基金會,而且它不同於我一向所知道的一般宗教機構,它不興建華麗的廟宇、不做法事、不設偶像,看它的道場,只是小小的一座白色平房,陳設簡陋,可是它推動遍及全台灣各地的佛法慈悲 濟眾工作,恤孤濟貧,敬老救苦救難,並且發心建立一座現代化的慈濟醫院!我覺得慈濟功德會的宗旨與表現,都完全符合原始佛陀的教訓:不建廟宇、不設偶像,六度萬行以佈施為先!(雜阿含經說得很明白)慈濟推行「人間佛教」以佛法的大慈大悲去救助不幸的貧病,導以正信佛法所企望追求的境界。
《佛乘世界》月刊 1997 年 ── 1998 年
。 戒淫漫談
《馮馮佛法文集專欄》2000 年 ── 2002 年
作為「爬格子」動物之一,靠賣文換飯吃,日子是愈來愈難過。報刊不多,投稿人數卻愈來愈多,競爭激烈,只好到處寄稿,希望有較多被採用的機會。於是,文稿寄到很多地區,兩岸,三岸,四岸,教內,教外,都有寄投。大多數是石沉大海,只有少數被刊用,而其 中往往拿不到稿酬,特別是教內的刊物,多數不給酬金,認為是應該白刊的,作者不應收酬。有些文章是多年前舊稿,斷絕消息數年,然後露面,刊出是無酬的,得到的是 一些讀者的反應,有彈有讚,更有質問「為何要為這一家寫刊?你投靠了他們那一派嗎?」投靠任何派流, 是沒有的事,只有到處投稿及從不存任何「分別心」。
。孝養之道
。飲酒之害
。大悲水
。聞其聲
。千江月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