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馮回覆【3】
馮馮 ── 書信手稿
馮馮回覆【3】
中時江世芳編輯部落格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2005/11/09
我去補習班學打電腦,二十歲的大學生女老師說從未見過我這樣笨拙的學生,她第二小時就把我趕走了。年輕人很快學會,不了解老年人的遲鈍,至今仍未學會,只好再拜託祥麟你再替我上網奉覆各位熱心的網友筆友。請大家只稱呼名字,不必稱先生,我也上稱你們名字,彼此親切些。除非是很小的孩子稱我作馮爺爺,那是我很歡喜的,越老越喜歡小孩子,特別是那些牙牙學語的。
昨天看到一幅舊書上的插圖,是一個大約一歲的男孩,光屁股,坐在路邊哭泣喊著媽媽。他的媽媽早已被日軍奸殺,屍體倒在他身邊,此圖看得我悲淚漣漣,我想你們也看見過此一照片。這個可憐的孩子,後來如何生存下去?從他我看到中國人民的苦難和可悲的命運,也同樣悲傷。
我又看到另一張照片,是越戰時代的一個五歲瘦小的女孩,隨著難民逃命,她窮無一物,光著屁股,一路悲啼。她父母在戰爭慘死,這個孤女無衣無食,後來如何生存? (註一)
我的十多年前拙作歌曲「誰來拭乾我的眼淚」中有一句,「觀音菩薩啊,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啊,尋聲求苦,衪悲憫眾生疾苦,衪早已悲淚盈眶......」, 此曲曾在北京音樂廳公演,由中央樂團及合唱團演出,唱者硬咽,無法終曲,聽眾掩面飲泣。在佛教聖地臺灣,反而無人問津,CD一 張也賣不出,佛教名山無一人肯支持發行,甚至說「太像天主教」,不准在寺廟播放。我也進不了主要的音樂廳演出,因為我在音樂界太無名氣,不能進音樂廳,只有一些朋友來我家聽聽,女生們都泣不可仰。
我沒有觀音菩薩或聖母那麼大的慈悲,可是也有微末的同情心,因此我筆下,都寫人生現實的悲劇,與時代的悲哀。不過限於功力太低,力不從心,拙作哪讀得到反映時代?真是小兒科啦,謝謝你們的過獎。
我很不滿意拙作,《微曦》《空虛的雲》《霧航》算是代表作,前兩者受到很大的壓力,不能暢所欲言。若不慎言,在兩岸休想出版。《霧航》在已經自由開放的臺灣社會出版,這是倖致,在北京就被封殺。《空虛的雲》在大陸也被封殺了,作為一個寫實的作者,出路真少。我因噎廢食,實不得已,鬱鬱症也越來越深。母親去世已三年,我依然無日不在悲傷之中,日夕懷念她,振作無力,已經停了筆。
我到夏威夷,是母親的遺願。1997年 我帶她去俄國莫斯克林母林宮劇院,出席我拙作「雪蓮仙子」的世界首演,在零下二十度的奇寒,俄人觀眾排長龍進場,演出時全場歡呼,爭著獻花給我母子。我從出生起,深受母恩,無可報答,唯一的只有在俄京演出獲頒及博士,聊可博慈母破顏一笑,可是她不喜虛榮,她只想回廣西家鄉或臺灣不再捱冷。我就帶她到夏威夷小住,她決定到海邊居住,不幸她未能長壽,等不到移居就去世於溫哥華,最後幾天都問:「甚麼時候遷居夏威夷?」。遺言又說:「把我骨灰撤在大海,媽媽就跟潮水來看你了。」
我終於搬來夏威夷,住在偏僻的島上海角,仍在家中供奉母親骨灰,早晚為她誦經。我沒有把她撤在海中,我有生之年,都會帶著她。在夏威夷海邊,望著大洋十多浬,白浪翻滾,令我懷念澎湖,我卻寫不出文章或音樂。
謝謝你們不斷的熱心鼓勵,我很感動,或者我應該恢復寫作,再寫一本中國人與臺灣人,在大時代背景的苦難血淚。這一次,不再寫自憐式的本身,而是寫眾生。希望我能如願,不再交白卷,希望你們多多指教。
謝謝各位名作家江世芳,夏瑞紅,珍惜,等各位熱心的文友。
各位的鼓勵是雪中送炭,非常溫暖,假如我能在寫作,都要感謝你們的鼓勵。夏作家說要訪問我,我不敢當,但是歡迎指教。
又, 問:關於我是佛教徒怎麼跑到天主教去?
答: 我出生一個月,就被母親抱到天主堂(聖心)受洗,後來在天主教學校。我母是佛教徒,因此我信佛,也信天主,是跨教份子。
有人問:為甚麼變成天主教?
答: 我無分別心,我尊重各種宗教,我對聖經比佛教還熟知。佛教有人視我為妖邪異端,我不在意,不過已經不願再寫佛教文章,大概「緣」已改變了。
問: 「白色恐佈」是否太誇大?真有其事嗎?
答: 請你找一本書《十字架上的校長》,看看山東流亡學生的悲慘遭遇,虔誠的基督教張敏之校長如何被誣匪諜,被前總統下令提前十天格斃,家人被拒刑前訣別,此書是張校長夫人的血淚回憶,由聯合報記者執筆。白色恐佈受害人之中,外省人比228的 本省人同樣悲慘,而且很少獲得平反。我的平反申請就去年被拒絕了,理由是「查無實証」「所報日期不確」「無任何資料可以証明」「不予補償」。因此,我本來打算回臺定居,現在已經心淡了。 (註二)
馮馮敬上
附錄:中時江世芳編輯部落格
《有信367,給珍惜》
http://blog.chinatimes.com/kingkong/archive/2006/12/07/1344.html?page=1#FeedBack
2005-10-17 20:50 | 珍惜
馮馮先生,
桂冠詩人,雖不能說俯拾即是,倒也年年俱有。可是,編寫伊利亞得和奧德賽的荷馬,就不是代代都能產生。史詩的場面,不須要巨大長遠。巨大長遠,是史家的事。史詩,著重的是人性。舉個例子,《齊瓦哥醫生》就是一部史詩。史詩會生,都是因為人倫遭遇劇變。史詩會存,往往是因為歷史遭到消音。也許,《微曦》未能暢所欲言,反而造就了您這部傑作。我還沒讀過《霧航》,但是《微曦》所述,深映於心。您寫《微曦》,也許是因為您個人迫切的寫作慾念,更可能是上蒼的旨意,讓我們在大悲大痛之後,透過您的自省和見證,浴火重生,更能上進,生生不息。
今天,海峽兩邊,兩個政治實體,三個政治理念的衝突,使得隱約顯示人性的《微曦》意義更高。在我猜想,《霧航》會略近於報導事實,必多明節之舉。至於生存之苦,以及新生之喜,反而會少些。不曉得是不是這樣?因此,《微曦》和《霧航》必須共存,相輔相成。對於《微曦》,我的掛慮,不在於銷量多少,版絕文散才是問題。《微曦》是一團明火,照亮了我們的過去和隨後得走的路。然而,薪火也是要傳承的。荷馬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史詩傳了下來。您的,也該傳承。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作。與其重新製版,不如退而求其次。用現存的書,掃描下來,轉成PDF檔, 這有點像縮影微片,但卻是電子檔案,存在網上。待有機會,再來打字作版。機會未達之前,總有人讀,複製,和保存。先置《微曦》於不朽,再以待良史。掃描的工作,簡單易行。有幾位熱心的網友,分工合作,就可以進行了。當然,版權和著作權,也該照應。也許,可以請求皇冠出版社玉成。
人生,總有浮沈。把一個夢,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逐次展開,沙也能成塔。製作記錄片,用意在此。事實上,有一天要拍《微曦》,要拍《霧航》,劇作組正可以參考先行的記錄片。可以見證的人,是會凋零的。總不能臨時要拍了,才來作考據。只是一分愚見,逗笑了。
敬 祝安好
附錄:中時江世芳編輯部落格
《馮馮寫給讀者》
http://blog.chinatimes.com/kingkong/archive/2006/01/04/21171.html
2005-10-22 08:38 |江世芳
前些日子,我在部落格寫了有信367,給珍惜一 文,提到台灣一代傳奇小說家馮馮的小說《微曦》四部曲。這篇小文引起了熱烈迴響,喚起了許多四十歲以上的讀者的記憶。讀者們也殷殷追詢,如何能夠再買到已經絕版的《微曦》四部曲。
令我驚訝的,作家馮馮,竟然親自在部落格留言版留言。為了讓更多人看見,我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將他的留言重新轉貼在這裡。另一位「珍惜」先生,我也把他的留言貼上。他是這整個事件的起緣。
我已經讀完了《微曦》四部曲,我猜馮馮指的「未能暢所欲言」應該是指的第四冊對蔣中正「歌功頌德」的部分。那些部分如今讀來,卻別有一番心酸─我從國小國中高中,不知道寫了多少這一類的文字?所以一看就有戚戚焉,這一種歌功頌德,反而成了時代傷痕的印記。
至於馮馮所說的「流水帳」,卻是我讀來最感興趣盎然的,像在中和頂溪買地種種糾紛、馮馮自己蓋房子,砌好了牆卻沒錢蓋屋頂,就這樣住進去了,這些在現在簡直都是不可思議的奇怪,但是幾十年前的台灣卻是有過這樣的生活!
台灣的歷史呈現,一直被主政者主宰,從前國民黨時代,不喜談日本殖民,現在民進黨時代,又不愛談當初播遷來台的種種,人民也開始厭倦了官方為了政治正確而切斷人民的歷史命脈,開始從地方史經營出一種局面。但是人民的「感情歷史」在現在卻還是缺失的一塊,馮馮的小說,正是這最重要的一塊,他讓我們不但看到人 活過當時歷史的種種感情流動,並且也影響了、浸透了後來的人們,這樣的力量,應該繼續傳遞下去,就像爸爸媽媽書架上的書,應該一代一代傳下去給孩子讀,那麼孩子就會明白,爸爸媽媽所曾經感動過的感動。
也許不只有他,還有其他作者,是我們不該遺忘的。我誠摯的希望,能有國內的文學研究者,能重新對馮馮的小說加以評價,也有出版社能夠推動馮馮其他的小說重新上市,也有人能夠拍攝錄製馮馮的紀錄片,讓他的傳奇,存留於永恆的黑盒子之中綻放光芒。或是如果馮馮願意,以書摘的方式讓讀者重新閱讀《微曦》,我相信 一定會引起非常多新一代讀者的興趣,或是,至少至少,有人願意重新製作廣播劇,讓舊時代的苦難聲音,催眠我們,使我們暫時忘記新時代的困境,而在微曦的捲湧下收爪入眠‧‧‧
2005-10-22 22:02 | 夏瑞紅
奇妙的因緣
謝謝世芳
若有可能
我希望能專訪馮馮
在我經典雜誌人間大學專欄中
留下這樣一位人物的人生心得
此刻在這裡留下一念之蛛絲馬跡
能否成就
但隨天意
2005-10-23 02:20 | 江世芳
瑞紅
妳有意願
那是太好了!
希望馮馮先生也能看到這樣的訊息
能夠應允瑞紅的採訪
為台灣留下重要紀錄
瑞紅
我沒有任何馮馮的聯絡方式
也許文史哲出版老闆會有
我再去問問看
2005-10-23 03:07 | luproof
二十年前先讀過馮馮在天華的書籍,後讀微曦四部曲,感動異常,今日得知馮馮尚有新作出版,恨不得馬上飛回台灣購買,只因現因公務在洛杉磯出差,不知當地能購得到嗎?
並誠摯祝福馮馮,您此生不虛,雖歷經艱險,尤能創造命運,為我們帶來這麼多感動與傳奇,撫慰激勵多少心靈,我想您已經完成了虛雲老和尚的期望,也完成了上帝交付的使命,我深深地祝福您。
2005-10-23 04:49 | 育真
"一介過氣落伍的老年人" 說這句話的"老人", 必定 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我出生在民國七十年,台北。老實說,比起那些經過大風大浪的"老人"們 來說,我們真的很幸福。一生中最讓我真正為台灣擔心害怕的,應該就是921大 地震吧。也許"老人"們會聽起來,覺得荒謬吧。
雖然知道一些白色恐怖之類的政治迫害,但是,年輕一輩的我們很難去體會。老實說,看到一個國內文學作家在網路上留言,甚至鼓勵年輕人,真的超感動。
我 想,不管《微曦》《霧航》故事有多長,書有多厚, 只要是好作品, 一定會有人閱讀。好吧,我必須承認, 我認識的國內文學家很少,看最多的是李敖全集,紅色的書皮,忘了有幾本,剛開始覺得很痛苦 ,因為字小,又多,可能因為考試的壓力,總覺得在唸 一本大本的歷史課本, 可是後來我就不看劉庸了,看我媽的舊書,又破,但是內容很酷。今天看到這篇部落格,才決定好好去找馮馮的創作出來好好k個夠。(對不起)
我也承認我文筆很差。
但是如果馮馮先生想繼續發表創作,卻因為電腦中打的問題,只要他願意,我希望我以我的微薄之力,幫助他 解決電腦打字問題,現在在美國唸書,可以看到一個作家的鼓勵,真的很感動
所以,當然也要鼓勵他,繼續寫作囉 加油 !!
2005-10-23 11:57 | little-pig-born-bee
To 夏瑞紅:
> 但隨天意...
Yes, "但 隨天意" (nicely put!)
But, I guess that a lot of people will be very disappointed, if...
p.s. Hope that "馮 馮" notice this blog;-)
Cheers,
2005-10-23 17:54 | 藍崇文
我雖未讀過馮馮的晨曦, 但從他的筆調中, 有股很大的衝動去找他的小說. 文學往往是時代最深刻的雕塑, 人生與時代大河的匯流. 我很期待著它們的再版. 我覺得時報基金會也許可以成立一個專戶基金, 推廣值得一讀的時代文學. 也只有深刻的認識過去, 我們才有明確的未來.
很謝謝世芳引薦這段奇妙的因緣, 這是我許久以來, 最深受感動的一段故事.
2005-10-23 19:47 | 九印一章
給住在北美洲的朋友們:
我讀了江先生部落格中的回文
和其他部落格中的一些貼文
有一個印象是在北美洲要找中文書有點困難
我想提供一點自己的經驗
也許可以幫助一些朋友
(已經知道以下所說的資源的朋友 請原諒我看似好為人師)
如果你們所在的地方有稍微大一點的地區圖書館
你們就不妨去問一問他們是否參加以北美洲為主的館際合作系統
如果他們參加的話
可以問他們該如何使用這項資源
一般來說
參加這個系統的圖書館
應該會有一個線上目錄資源Worldcat
這個目錄很方便
甚至可以用中文來搜尋書籍
只要當地圖書館的電腦支援中文輸入
舉例來說
用Worldcat來 搜尋
就可以找到幾乎所有馮馮的著作
一旦提出申請
大概在二星期到一個月之內書就會到手
借期一般是二星期到一個月
在到期之前續借 多半也會被批准
那就會有更長的時間閱讀
如果你們所在的地方沒有稍大的地區圖書館
也不妨詢問當地的大學圖書館是否可以繳交年費以便享受他們的圖書館資源
只要他們有這樣的制度
你們一樣可以利用Worldcat以 及館際合作的便利
祝各位閱讀愉快
2005-10-24 01:53 | 江世芳
謝謝九印一章兄的貢獻
如果部落格的讀者留言都能像你這樣
分享,幫助,成長
沒有口水
那該多好
to藍 崇文:
這樣的因緣也都是像你這樣的讀者賜給我的
我其實沒有任何貢獻
to little-pig-born-bee:
nice to see u again, good pal!
2005-10-24 03:11 | 珍惜
夏 小姐,江先生,
謝謝,還有感激。謝的是你們的意,感的是你們的念。
夏小姐提到了因緣,又說了隨天意。佛道都有了,那基督呢?
我不是基督徒。所以,請容我借句話,向夏小姐表達一點敬意。
上帝只是用我們,行他的旨意。
我 一直以為,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因為要謀,更能感江先生一片愛心。
夏小姐說,能否成就,但隨天意。閱歷之深,感佩不已。
祝大家好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