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作家馮馮的晚年爭議
王尚智 2012/04/13
引用文章:赫赫有名的通靈人馮馮 雙重面目 ?晚節不保?.. 施寄青的親身觀察
朋友捎來一篇文章,那是施寄青女士早先為文有關作家「馮馮」在過世前的一些觀察。
讀完我不勝欷噓!凡俗人們以一種各自的預存立場,用「平常人」的標準去衡量像「馮馮」這般超越常態可歸納的人,其實正恰好凸顯出人間價值的種種荒謬與無奈。
馮馮早年不見容於台灣文壇、更不見容於佛教界,遠走美國、加拿大之後,其實從未得到片刻安寧。
我所認識與體會的馮馮,到老也始終是個「孩子」!包括其純真的微笑,純真的憤怒、純真的抱怨,純真的寂寞,乃至純真的情慾掙扎。
我不知道在這地球上,還有誰願意為已經過世的他,解釋幾句。
但今晚剛回到台灣的這一刻,或許地球上合該是我應該要為他這麼寫上幾句!
為馮馮「平反」?「以正視聽」?應該都不必了。此生結束,如今已然回到觀音菩薩懷中身旁的他,應該早就不介意自他的人聲鼎沸了!特別是他一生歷經了如此多的「被誤解」,這般晚年的「繼續被誤解」或許才正好符合他的生命軌跡。
佛陀已然提示,在法末見濁的時代,所有密行者當深心攏束;但即使如此,各種誹謗逼迫依然如至,當以般若空觀隨順而住。
馮馮的遭遇,應該是對於所有修行人最好的例子,與提醒了。
至於我所要為「馮馮」說幾句的評述是:
1.我與馮馮於1997年相識於溫哥華,見面、電話,隨順聯絡。他始終是柔軟悲憫但受盡苦難的人。從佛法的角度,人生苦難所換得的領悟,深刻真實。馮馮遭遇的苦難不是常人可以體會,也非精神醫療科學所能丈量分析。
事實上,歷史上許多大修行人的晚年,並非都要安詳以終,反倒經常是以佛門中所謂「瘋行法」去破除自相,同時切斷與眾生凡俗的情感連結,如此才能免去今後反覆輪迴。這些狀態往往非一般人自以為是的認定「修行人晚年應該更具智慧、平和自在」。蓮因寺的懺公晚年同樣也是如此,外人看似為失智的老年癡呆、喜怒不明,只有智慧深遠的弟子們能印解,老法師實則有自身解脫的「密意」。
2.馮馮曾親口告訴我,一些人非要匯錢給他不可,或送他各種資產,但就算給了他馮馮的態度也是「不干他的事」,他自始至終還是過著他習慣的貧苦生活。我並不認為,馮馮名下有幾百萬美金、房屋,是有何「言行不一」之處?外人並不知,有許多知名的「大外道」活佛上師們,也經常會定期請他吃飯、送他禮物紅包,請馮馮幫他們「看看」。他多次私下笑述點滴給我聽,常擊掌大笑,卻又收斂神情表達同情。
3.馮馮生活上的「難纏、難伺候」,許多是在於,所有這些「超能者」的感官極度敏感強烈,日夜無法休息,不是常人能解。我第一次在溫哥華見他時,心中才默唸楞嚴咒,他立刻刺眼的流淚。更何況台灣,一直是個歷史、人心、時空不夠深邃吞吐承納之地,六道靈界活躍、業果單薄立現,是對於修行人腦波干擾很大之處。
不只是馮馮,很多超能者即使避於台灣的山居,仍無法獲得平靜~
4.馮馮曾說,他晚年最後的作品是他的交響樂。但由於非他個人因緣可及,畢竟無法完成整個樂團的調度與策劃,假手他人之力才因此被迫做了許多「退讓」,以換得能得到特定的外界資源,成就他想以此音樂創作,讚頌諸佛菩薩成就法界莊嚴的心願。
當時他說時的語氣又感動、又氣憤、又高興、又無奈的神情,令我難忘!
5.馮馮吃牛肉?真有人親眼所見?我徹底不相信。因為,任何吃素者多年下來,肉食全然如屎尿之味。這不是葷食者能體悟的!
反倒是馮馮個性中,總愛故意對那些死命固執戒律或倚法增上慢的傢伙們,故意說一些「氣他們的話」!這才是真正原因。
6.對於馮馮是同性戀,以他生平苦難與承受種種非人能想像的對應歷程,追尋片刻的身心相依,是可以理解的。佛門乃至各宗教中難免同性相依甚多,本質上都是為了排解難解之苦,從來都不是追求性愛愉悅之樂。
畢竟「身」之為業獸,慾望的本能如同花開,亦是生滅法相。不少修行人由此同性欲解,雖為犯戒,但卻寧可以同性翻覆之欲,以斷男女欲結成命因。其中掙扎,或各令人同情就是。
整體來說,施寄青引述各方信息的文章中,對於馮馮晚年的行為觀察,其實非常表面,對其真實個性與心性,只是凡眼分別所見;既沒有對馮馮有各種深刻的瞭解,也沒有以菩薩包容的心性或耐性去聞思其念,當然看到的是馮馮這般一副庸俗晚年的境界了。
希望我的以上分享,能讓曾受馮馮在如此封閉保守當年,如此大無畏的書寫而受到啟發幫助學佛視野的朋友們,能有一些真正均衡如實的悲智眼光。
對於馮馮,我們自當一起,與他一生景仰依靠的觀音菩薩與韋陀菩薩,一同祝福,並感念他!他的神通已渺、爭議已渺,祝福他終能脫透塵擾,入寂靜莊嚴涅槃。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