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馮馮特輯 首頁

我的公餘活動,就是養小豬小雞,和溫習考大學的課程,在星期六與星期天,就在豬舍前面的小院子寫文 章,寫了一些短篇寄去投稿,都一一被報刊退稿,好在我本就無心靠寫稿為生,只是為興趣而寫作,一邊寫,一邊收聽小收音機的古典音樂。  


 

水牛的故事  1961 年

DER ALTER BUFALO  

我試用簡單的法文,寫一篇大約三千字的短篇小說,寄去奧大利維也納,參加一個出版社舉辦的世界性徵文,主題是「動物故事」,我想人人都可能寫金絲雀,小貓小狗,可能還沒有人寫水牛的故事吧?我就寄去那一篇「水牛的故事」,未見寫得怎麼好,可能題材較少 人寫,竟然被他們選用了,放在他們出版的「世界最佳動物小說」之中,與各國入選作家並列,中國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一篇作品,與我的一篇,同時被選為代表中國的文章,美國作家福克納,法國作家摩洛瓦,等各自代表他們的國家,當年此本文選,在純文學上頗為轟動一時 。

。Winner of "World's Best Short Animal Story" Title  

。Selected and published by NEFF, Vienna, Austria 

。收錄於皇冠出版《微笑》馮馮短篇小說集 

小說內容


 

苦待  1962 年

THE WAIT  

我躲在家中,在豬舍竹棚的房間,似有神助一般,寫下第一篇愛情小說,題名「痛苦的期待」,短短的五六千字虛構小說,描寫一個女子等待她的前任愛人,把它寄出去投稿給當時最有名的「自由談」月刊,幾天之後,「自由談」編者回信來了,卻並非退稿,那位女主編的短函說:「不知道你是女作家或男士?把女性的戀情心理寫得那麼刻劃入微,尊稿已經逾期,是在我們海內外徵文截止日期一月三十日之後才收到,但是我們仍予以接受,本來已評定了獲獎冠軍,現在我們重新再審定,此次的徵文主題「克敵記」,冠軍由專稿「痛苦的期待」所獲得,獎金一千五百元新臺幣,匯票附此寄上,恭喜您,我們很高興,文壇又出現了您這一位 新慧星!」

這真是意外之喜!怎麼也沒想到這篇短篇小說會得獎,我根本不知道有徵文比賽,我並沒有寫明參加應徵,而且又寄件逾期,主編竟把它拔為冠軍,真是一件奇數。我把小說自譯成英文,寄去維也納出版公司,這一次他們反應奇快,不到十天就來信說已經把它列入為1962年度「世界最佳愛情小說」文選之內,是唯一的中國代表作家入選人。

。榮獲1962年《自由談》雜誌徵文獎第一名 

。Winner of "World's Best Short Love-story" Title 

。Selected and published by NEFF, Vienna, Austria 

。收錄於皇冠出版《微笑》馮馮短篇小說集 

小說內容



微笑  1962 年

THE SMILES  

小時候,我最初的夢想是做飛將軍或航海家,稍長又想作濟世的醫生,後來的志願是要作原子科學家。這幾年來,我致力自修外文,由此而漸漸養成讀書的習慣。由閱讀而轉為摹倣和塗鴉,是1960年冬天的事。我從小就怕作文,甚致於連信都怕寫。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學習寫作。 這本小集子是我一年中學習紀錄的一部份,曾蒙「作品」「自由談」「皇冠」「文壇」「暢流」「公論副刊」「靑副」「中學生」……等各大刊物分別惠予採用,特此敬致謝忱。

。馮馮短篇小說集

。紅與藍出版社 

王藍  序  

馮馮  自序  

微笑 

。海上 

微笑〈作者簽名本〉蠹魚頭評註


微曦  1963 年

THE DAWN IS YOUNG

兩篇短篇小說一連兩年在歐洲入選,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殊榮,可是替我打開了寫作的大門一點點。我開始在公餘晚間寫作,坐在那兩席大小的小房間,坐在架床邊緣,腿伸到書桌底下,一燈如豆,寫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以我在臺北街頭流浪的往事為經絡,寫個人的掙扎,並沒有甚麼技巧,只是自傳體裁的小說,星期天,我在室外的空地,坐在籐椅上,捧著一塊一英尺半見方的圖板,在板上寫作這部長篇,定名為《微曦》。

。獲頒嘉新文化基金會首屆優良文學作品獎 

回顧與迴響  


青鳥  1964 年

THE BLUE-BIRD SEARCHER  

我的第二部長篇創作《青鳥》亦由皇冠雜誌出版,是一部十五萬字的心理小說。這種沒有甚麼情節的「意識流」小說,我很用心寫,也得到幾位作家的讚揚,其中說很驚奇於我的迅速銳變進步。然而書的銷路就是不濟,寫信來罵我的讀者很是不少。一家大報有一天登了一篇短文,痛斥我這本新書是「不知所云」,「沒頭沒尾」,「有如拌水泥般地將文字亂攪亂拌而已」,結尾還說:「你這樣的所謂傑出青年作家,不敢領教。」我並未完全氣餒,我仍覺得我力求每一本小說的作風不相同是一種正確的學習途徑,我追求的除了名利之外還有創作慾的滿足,我希望漸漸能走上文學的途徑。

。  感謝 雪中風鈴草 謄錄

。《青鳥》第1章《青鳥》第2章《青鳥》第3章《青鳥》第4章《青鳥》第5章

。《青鳥》第6章《青鳥》第7章《青鳥》第8章《青鳥》第9章《青鳥》第10章


 

昨夜星辰  1968 年

THE STARS LAST NIGHT  

我對於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有莫大的興趣,曾經不斷閱讀這方面的書籍。我把精神分析的發現裝進一個懸宕的傳奇故事裡面,將我知道的知識分散在伏線之中,很留心地務求在全書每一處留下伏線和暗示。我有一種感覺,覺得這才是我第一次脫離自我所寫的客觀小說。在寫作第三部著作《昨夜星辰》的過程中,我得到了相當大的創作滿足。

。昨夜星辰


 

柯飄湖  1972 年  

LAC QU' APPELLE  

柯飄湖(Le Lac Qu' Appelle )在加拿大北中部,是一個較為罕見 的避暑勝地。該地印地安人命名該湖為柯飄湖以記念族中少女與法裔青年柯飄之戀。事雖無可考,但言者均深信實有其事,時有情侶到柯飄湖呼喚追悼。傳說著名的印地安情歌「我在呼喚你」(I am calling you)作者即得靈感於柯飄湖。

。馮馮短篇小說集

目錄 

 

微笑  1972 年

THE SMILES    

。馮馮短篇小說集

目錄   

附錄散文《河上》


蒙眼的女神  1974 年

THE BLIND-FOLDED GODDESS  

她的眼睛是給蒙綁著的,神色難以窺測。她一手持著天秤,兩邊都空無一物,左右平衡。蒙眼的女神冷靜地站在司法大廈頂上,手持天秤,彷彿傾聽著大廈裡面的案子進行情形。

。馮馮短篇小說集

目錄

蒙眼的女神

奧力與玫瑰  


 

冰山後面的迷霧  1976 年

。收錄於《唱在黃昏的歌》皇冠精選小說集之二

小說內容


冰崖  1977 年

THE ICY CLIFF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在加拿大的十年期間,為了謀生,為了負擔家庭,我的職業剝奪了我的時間與精 神,甚至於摧毀了我的健康,我中斷了寫作十一年之久! 一九七七年,我終於毅然辭去工作,因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更不甘心放棄了我一向的文學創作興趣!安貧知命的失業生涯,只有靠煮字療饑,為了適應市場需求, 寫新聞、寫特稿、寫傳奇、寫散文、寫專欄!筆耕也都不能實現自己響往的理想主義與寫實主義的方向。我恢復創作長篇 是一九七七年二十萬字的《冰崖》,企圖將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作為表現形式,探討人性、心理、宗教與社會意識觀念衝突。


藍泉的美人魚  1979 年

THE MERMAID IN BLUE SPRING

。收錄於《 藍泉的美人魚》皇冠精選小說集之四

。收錄於《 蒙眼的女神》馮馮短篇小說集


紫色北極光  1980 年

THE VIOLET NORTH LIGHT

一九八零年,我的百萬字長篇小說《紫色北極光》問世,是另一種方式的探討真理,在我的作品之中,稍微 深入了一些,但是我仍覺得有太濃厚的「自我」追尋。在情感上,這是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初部百萬字長篇《微曦》的延伸 ,兩者反映「自我」的探索,與大時代的反映。

這是一個極其平凡的青年人的平凡故事。他自知平凡,卻不甘永居平凡,他熱愛人生,他追尋真理。他也非常怯弱氣怯,他也不時迷失與徬徨。但是,正如溯游而上的魚,儘管寸步未移,縱使不斷失落,他仍然是面對著激流掙扎的,他不甘被沖刷逐流。他具有任何人所有的弱點,但是他努力不懈地自我鍛鍊,他接受所有的考驗,天或人。他失敗了,但是在失敗的經驗之中,他認識了人生的若干真諦,他仍然不懈地去創造自己。

在那黑暗無限廣闊的天空上... 



哭泣的紫楓  1981 年

THE PURPLE MAPLE  

一九八一年的新作二十萬字長篇《紫楓》,我略為轉變,企圖用較為通俗的題材形式來反映時代觀念與民族 性的衝突及東西文化的衝擊,或者這是較為悅眾的一部作品 。


希望的火炬  1982 年

THE TORCH OF HOPE  

這是根據一件真實的新聞寫成的。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患了骨癌絕症的青年,他不甘屈服於命運。他不但奮鬥求生,而且獻身為人群造福。 他的故事,感動了全加拿大兩千多萬人,傳遍了世界,他成為了新一代青年的奮鬥掙扎象徵,也是人類受祟高理想的追尋實現者。


空虛的雲  1984 年 

THE EMPTY CLOUD  

歷史是揮刀斬不斷的長流,虛雲長老的時代,實在並未結束,今天的歷史,正是昨日的長流的延伸。在這歷史長流當中,人類文化又發生了幾許世界性的巨大變動,中國人又遭受了多少更加巨大慘痛的災難!中國人所經歷的浩劫,交流的血淚,為甚麼沒有人向全世界申訴?文學作品難道就只是描寫風花雪月羅曼史嗎?

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民族個每一種宗教都有反映他們的思想與苦難的文學作品,尤其是以色列民族的申訴,永無間斷,見諸文學與電影,比比皆是,使全人類都知道以色列的苦難;基督徒對於基督教所遭受的迫害與痛苦掙扎,也有充分的反映,也更能運用文學與音樂藝術電影電視來表現基督教的偉大博愛精神!反觀我們中國人與中國佛教呢?能不慚愧?我自不量力地寫了《空虛的雲》,如今又再予以修正及補寫,可說是出於我的宗教熱誠與藝術良心,加上個人的民族感受!

自序 

增訂版序言 

油印手稿 (四頁) 

油印手稿 (五頁)


霧航  2003 年

MISTY VOYAGE  

大半生浪跡天涯,都在饑寒邊緣掙扎,只想到如何謀生圖存,只望向明天,希望明天比今天好,很少再回頭看望,什麼艱難歲月也熬過去了,什麼苦楚也忍受得住,只因為眺望著明天!永遠懷著希望!勇敢前進!從來沒注意到是什麼年齡,心中永遠都是年輕!忽然地就失去了這些勇氣,而且,忽然感覺到老邁了,忽然就勇氣全消的心態,是難以解釋的,觸機只是「懷舊」!年輕從不懷舊,年老就生活在已逝的往事之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的名句,描寫最透澈不過!

《霧航》迴響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馮馮特輯

佛學隨筆